当前位置: 首页 > 法治动态 > 正文

2022年部分高校依法治校工作动态

时间:2022-02-24 10:23

同济大学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同济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以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引领、以制度体系建设为核心、以工作规程系统为平台、以内部控制管理为抓手、以法治宣传体系为助力、以二级单位法治建设为基础,深入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服务保障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夯实组织管理基础。坚持学校党委统一领导,确保依法治校工作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根本利益。成立学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作组,制定学校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行动计划。搭建学校依法治校和制度体系建设总体框架,指导各单位查摆现存制度问题和治理短板,把最受师生员工关注的发展问题、最迫切的利益诉求列入法治建设清单。以学校《章程》为统领,按照科学、高效、实用原则,通过科学设计和动态管理,构建结构合理、要素完备、编制规范、相互协同的制度体系。设立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小组,作为落实制度体系的核心机构,对照学校制度体系总体框架,完善制度顶层设计、中观审议、微观审核建设机制。

推进示范学院创建,完善校院管理体系。深入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推进二级学院试点改革,推进依法治校标准(示范)学院创建工作。按照分类指导原则, 切实推进各项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财权和事权相统一的校院两级管理体系,在人事、财务、教学、科研、国际化等管理上履行整体规划、总体管理、宏观调控职责,逐步将应属学院的相关管理权限稳步下放到学院。发布《关于开展依法治校标准(示范)学院创建工作的通知》,梳理《二级学院管理制度清单》,在组织领导、建章立制、内部治理、规范管理、权益保护、法治宣传等方面,加强对二级学院制度建设工作的指导。目前,已初步形成校院两级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了学院与学校之间的管理权限及权利义务关系,进一步规范了有关工作程序和规则。

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严格规范制度落实。完善内部控制组织体系,压实各岗位责任,推动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确保各级各类制度有效执行。设立内部控制规范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统筹推进学校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系统梳理学校经济活动各项制度和工作流程,每年编制发布《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建立经济活动变化情况按月报告制度,通过及时上报及审核,实现内部控制建设常态化管理。开展内部控制评价,识别学校日常经济活动管理潜在风险和薄弱环节,评估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运行有效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通过规范管理、有效控制、追责问效、风险防范等系列措施,推动学校法治与制度建设从“立规矩”向“见成效”转变,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资金监督和制约机制,形成齐抓共管、执行到位的法治工作局面。

搭建法治宣传平台,积极营造法治氛围。全面梳理校级规范性文件,推行“工作规程查询系统”,实现文件立、改、废全流程记录和查询,方便师生查阅。统一部署,分级分层开展法治和制度专项宣传工作,通过管理培训班、专题学习会、法治研讨会、制度解读会、教师午间沙龙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大力推进制度执行。定期推出《法务案例参阅》及《法务信访简报》,选编类型化案例,供校内单位及相关人员参考借鉴。发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主阵地作用,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师生党支部、社团等日常活动,将法治教育浸润到师生日常学习生活中。

南京大学着力加强法治工作

南京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开展“治理能力提升年”建设,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努力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完善规章制度、健全组织机构、规范管理职能、优化民主监督机制,形成从上至下学习章程、尊重章程,依法依章程办事的新局面。制定《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全面清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文件,构建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成立专门的法治工作机构,明确学校规章制度起草、审查、公布和解释、修订及废止等在提交学校决策会议审议之前须经合法性审查。印发《规章制度汇编》,上线规范性文件信息化平台,确保规章制度体系完整、内容正确、查询便捷。完善校内制度体系,围绕干部选拔、教学科研、学风建设、招生考试、合作办学、基础建设、财务审计、后勤服务等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形成以学校章程为核心的层次清晰、内容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健全决策管理的体制机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修订《书记校长专题办公会议制度》《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等制度文件,明确党委、行政、学术委员会、校务委员会等机构的职责权限和议事规则,法治工作机构负责人列席学校决策会议,为学校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完善决策程序,做到依法办事、权责统一、相互配合、科学决策。建立校内监督及追责机制,法治工作机构配合学校纪律检查委员会、巡视工作办公室等部门,建立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党风廉政建设考核机制,构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审计监督以及民主监督相结合的校内监督体系。拓宽师生参与民主监督和管理的范围和途径,有效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加大招生、财务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完善例行发布、应急发布、政策解读、热点回应等机制,做好热点敏感问题的舆论引导。

健全风险控制和权利救济机制,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制定《合同管理办法》,由法治工作机构牵头对合同的订立、审批、履行、纠纷处理、备案归档进行规范管理。探索构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化解”的涉法事务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合同管理和纠纷处理中的权责,指导各单位制定合同格式文本,规范合同签订前的审查、纠纷的跟踪督办、诉讼的法律支撑、决策的法律咨询等。建立校园安全事故处理机制,成立安全事故处理委员会,下设本科生、研究生、教职工等三个工作组,明确各工作组职责及处理程序。健全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成立教职工申诉处理委员会和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以尊重和保障师生权利为核心,依法规范办学行为,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

中国药科大学“五个着力”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中国药科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制度体系、抓严风险防范、拓宽诉求渠道、深化普法宣教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注重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健全工作机制。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工作,成立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对依法治校相关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配齐建强法治工作队伍,建立二级单位法治工作联络员机制,保障依法治校各项工作落细落实。加强法治工作考核,制定学校法治工作测评办法,将法治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学校年度工作报告、院系领导年度述职考核评议和部门综合考核,强化考核评价督促落实作用。

注重健全制度体系,着力筑牢基础保障。修订完善学校章程,构建以章程为统领,以制度文件为支撑的“一体两翼”校内规章制度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办学治校全过程各方面,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修订完善党委常委会、党委全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全面开展院系议事决策制度自查修订工作。制定专项管理办法,加强规范性制度文件管理,建立校内规章制度定期清理机制,对现行规章制度进行汇编,每两年开展一次“废改立”工作,累计清理规章制度300余项。

注重抓严风险防范,着力完善防控体系。强化法律风险防控,加强内控机制建设,积极做好规范性文件、办学协议、各类合同等合法性审查。规范合同草拟、审核、订立、履行、归档、监督等流程,实施重大合同归口管理、逐级审批,努力降低合同法律风险。健全师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预防、处置和风险分担机制,成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和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明确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响应机制、紧急处置措施等相关工作安排,提升综合风险防控能力。

注重拓宽诉求渠道,着力维护师生权益。建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制定申诉处理办法,及时有效处理学生申诉,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开设“校长有约”“校领导接待日”“教授面对面”“职能部门面对面”等沟通渠道,广大师生通过与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充分了解学校发展情况、未来事业发展规划和服务师生的便民举措,畅通拓宽师生权益救济和诉求表达渠道。创新“学生校长助理”模式,连续公开选聘5届学生代表组成“学生校长助理”团队参与校务管理,广泛听取师生对教学、科研等管理服务的意见建议,及时有效解决师生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

注重深化普法宣教,着力营造法治氛围。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联合相关单位进校园为大学生开展国家安全、交通安全、毒品预防等教育,将法治教育理念有机融入到学生成才成长全过程。开设“留学生安全法制教育课”,邀请出入境、交管大队等一线执法人员为留学生普及中国法律。制作消防安全、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和治安防范等视频课程,帮助学生培养法治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开展“宪法卫士”系列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平台学习,举办《当民法典走进你的生活》等专题讲座,开展学唱《宪法,我想对您说》《宪法之歌》、宪法宣誓、普法手抄报、微视频等活动,积极营造良好学法用法守法氛围。

兰州大学持续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兰州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实抓好制度建设、体制机制、宣传教育、权益保障等各项工作,持续强化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努力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抓制度建设,丰富完善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以及学院党组织会议和党政联席会等议事规则,坚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调整或撤销各类议事协调机构50余个。修订学校章程,完善学术委员会章程,发挥学术委员会在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中的作用。制定《关于全面加强依法治校的实施办法》《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法律事务团队工作办法》《诉讼与仲裁事务管理办法》等文件,保障法律事务工作有规可依。细化分类管理制度,将基本管理制度按照业务领域划分为大学治理、党群管理和行政管理共计3卷29类,构建运行有效的现代大学内部治理制度体系。建立规章制度审核机制,明确规章制度起草、审查、决定、公布程序,完善规章制度草案线上合法性审查流程。建立线上规章制度库,累计收录各级各类规范性文件1000余个。做好规章制度“立改废释”工作,定期开展规章制度排查梳理,建立规章制度现行有效目录。

抓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法治能力。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要点和二级单位年度考核指标。围绕制度体系、团队建设、流程设计、培训宣传等方面,完善学校法治工作机制。规范法律事务工作流程,编制《法律事务工作手册》,提高法治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强化法律事务团队建设,构建“法律事务工作专门机构”和“法律事务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年法律顾问”的“1+2”专业队伍,为学校事业改革发展当好“智囊团”、构筑法律风险“防火墙”。建立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全面排查重大发展决策、人事人才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合同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6个方面的法律风险点,完善法律事务风险事项应对预案。依托学科优势开展法治理论研究,联合相关单位成立民法典研究院、国土空间规划法律研究中心、全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基地、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等研究机构。

抓宣传教育,注重涵育法治文化。加强校园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制定《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将法治教育工作融入法治实践、融入具体工作、融入学习生活,努力营造教师依法施教、干部依法管理、学生遵纪守法的育人氛围。坚持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根据不同群体特点,将法治教育纳入新入职教职工和学生日常教育培训体系,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法学院等师资力量加强法律基础课程建设。联合校外相关单位创建法学实训实习基地30个,连续19年组建法治宣传专题实践团赴全国各地开展法治调研和宣传。围绕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时间节点,组织开展专家讲座、法治文化节、知识竞赛等宣传教育活动。利用校报、校园广播、校园网、“两微一端”平台、宣传栏等各类媒体平台,大力营造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抓权益保障,努力构建和谐校园。成立学校理事会,搭建科学决策、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平台。发挥教代会桥梁纽带作用,畅通民主参与学校治理渠道,制定完善教代会提案工作制度、二级教代会工作指导规则等,开展提案委员与承办单位面对面交流活动,加强督办工作力度,持续提升提案办理质量,依法依规维护教职员工合法权益。修订完善涉及教师职务评聘、奖惩考核、薪酬待遇、教学科研等管理制度30余项;修订学生学籍管理、评奖评优、违纪处分等相关制度50余项,完善学生告知、申辩和申诉制度,将师生权益保护落在实处。开展校领导接待日活动,完善信访、诉讼、仲裁、行政复议和“书记校长信箱”反馈制度。创新信息公开方式,提高信息更新实效,改版信息公开网站,强化新媒体平台建设,充分保障师生员工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浙江大学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浙江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依法治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从健全机制、加强学习、强化防控、保障权益等方面接续发力,把法治工作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努力以法治建设成效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体制机制。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委常委会、校务会定期听取学校法治工作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相关问题。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依法治校和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协调推进依法治校各项工作。实行综合管理、分类归口和分级负责的法治工作管理体制,法律事务办公室负学校法律事务综合管理责任,各业务主管部门对主管范围内法治工作负归口管理责任,各部门、单位、学院(系)对本单位法治工作负主体责任。完善分层分类架构的依法治校制度体系,将学校规章制度分为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具体制度、各部门(单位)印发的制度等四个层级和学校管理、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学术创新、支撑保障等五大类别,确保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定期梳理全校拟新制定、修订、继续保留、废止的制度清单,健全制度清理长效机制。建立“浙江大学规范性文件信息”,收录学校所有规范性文件,并做好实时更新维护,方便师生员工查阅使用。

加强理论武装。将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学校党委常委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学习,2021年推动各院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法治主题学习活动80余次,实现了校院两级党委法治学习全覆盖。深化法治理论研究,成立浙江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打造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智库,编写出版《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有力推动了法学教育教学改革。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学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持续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荐3位教师担任浙江省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团成员,设立“习近平法治思想学生宣讲团”,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宣讲阐释活动10次,覆盖1000余人次,积极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

防控法律风险。高度重视合同、印章、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的规范管理,建立合同线上审批系统,将签订的合同统一收录到线上合同信息库,实现合同审签全流程管理。制定涵盖学校各业务领域共187份合同示范文本,汇编形成《浙江大学合同示范文本》,同步建立线上合同范本库。强化监督检查,通过全面自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以查促改、以查促管,推动合同、印章等领域管理精细化。加强对校名和知识产权保护,在对外合作中合理设定相应保护条款,发现校名、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被侵权的情形,及时采取措施做好维权工作。健全合法性审查机制,要求学校各单位在对外签订合同、制定规章制度、处理处分师生员工及处理涉法律事务的各项工作中,通过律师或法律专业人士加强合法性审查,并明确要求上述事项未经合法性审查的,不得提交党委常委会或校务会讨论。推动国际国内合作、教学科研、人事人才、学生管理、基建总务等重点部门结合自身业务梳理法律风险清单,进一步明确处置办法和应对措施。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除法律事务办公室专职工作人员外,明确各单位1名法治工作负责人和1名法治工作联络员岗位,同时聘请专业律师团队担任学校和相关单位的法律顾问。

保障师生权益。严格依法依规处理涉及师生员工权益的问题,保障师生员工的陈述权、申辩权和申请听证的权利。完善聘岗、职称评审、处理处分等各类涉及教职工重大权益事项的申诉规则与程序,完善学生申诉处理规定,确保师生救济渠道畅通。投保校方责任险,健全师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预防、处置和风险分担机制。重视涉及师生切身利益规章制度的征求意见工作,在制度提交党委常委会、校务会审议前,通过重大制度意见征求与解读平台、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大力推进决策过程公开。通过工作会议、专题调研、各类代表大会等多种途径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师生关切,畅通师生建言献策渠道。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重视做好招生、财务、资产、人事、规章制度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工作,依法受理信息公开申请,认真做好答复工作。

中央美术学院持续加强依法治校工作

中央美术学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依法治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持续提升依法治校能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保障学校改革与发展。

加强组织领导,建强工作队伍。将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成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切实担负推进法治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成立依法治校工作办公室,配备具有法学硕士学历和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专职干部,每年安排参加教育部等组织的依法治校相关培训,持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组织各院系、部门建立法治工作联络员队伍,定期开展法治培训、法务咨询、法治宣传教育等工作。设立依法治校经费项目,用于法治宣传、法律顾问、法律诉讼等。

坚持章程统领,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章程的解释和修订程序,以学校《章程》为核心,开展全校制度“立改废”梳理工作,积极主动利用章程修订推进制度创新。编制《规章制度汇编》,提升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建设和内部治理水平。推进校内规范性文件管理信息化和公开化,运用信息化手段搭建制度查询系统,完善“制度立项”“工作规程查询系统”,实现规章制度“立改废”全流程记录和查询,方便师生查阅和使用。

优化管理体系,完善治理结构。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和校领导专题会等议事规则,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成立巡察办公室、监督检查室,完善监督体系,进一步发挥好监督作用。完善《校务公开工作实施办法》《信息公开实施细则》等规定,加大招生入学、财务资产、人事招聘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力度,面向教职员工、学生及社会,依法公开相关信息,广泛接受公众监督。

严抓合同管理,织牢风控体系。修订《经济合同管理办法》,由依法治校办公室牵头对合同的草拟、审核、履行、备案等进行规范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合同的法律风险,维护学校和教职工合法权益。加强法律咨询服务,严格依法评估学校重大决策事项,维护学校合法权益。依托学校电子化办公系统,建立合同信息化管理平台,高效便利地开展合同管理服务。

强化法治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制定师生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普法工作的首要位置,将宪法教育寓于学生培养全过程。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及北京市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把教师法治教育列为入职培训的必要内容,每年组织各院系及相关部门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教育活动。结合国家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等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将法治教育与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等紧密结合。严格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加强课程建设,注重教学效果。完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案,及时进行课程教学总结,采用“课堂串讲+名师讲座+经典阅读+课堂讨论+实践教学”的“五位一体”特色思政教学模式,创新开展小班经典诵读会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落地见效。

广西大学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广西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法治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以内部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服务保障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

坚持依法议事决策,提升办学治校水平。坚持和完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和治理体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依法治校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每年主持召开法治工作专题会议,将推进依法治校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制定《关于推进法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单位推进法治工作任务清单。将学校法治工作有关重要事项列为学校党委常委会讨论事项。设立法律事务办公室,法律事务办公室主任列席校长办公会,在议事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法律咨询与法律审查作用。建立行政决策咨询机制,成立发展规划委员会、编制委员会、人事评审委员会、预算咨询委员会等专门决策咨询机构,教师占各委员会组成人员65%以上,充分发挥专家、教师在学校内部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完善规章制度体系,筑牢依法治校基础。修订《广西大学章程》,由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完善以章程为核心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为引领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健全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以及学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等议事范围和议事规则。梳理规范涉及教师、学生以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资源配置、后勤保障等领域的制度文件,进一步健全学校规范性文件管理机制。

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激发改革发展动能。深入推进机构改革,按照“学院强化教学科研、职能部门强化管理服务、教辅机构强化支撑保障、后勤单位强化服务能力”的原则,优化整合内设机构职能配置,理顺部门职责关系,促进内部治理结构优化和治理效能提升。完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构建以“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为主体的分配模式,提高岗位绩效占比。积极探索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权责,引导院系以目标责任为依据优化目标分解、实施路径与资源配置。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治理组织架构,构建由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分委员会组成的学术治理体系。通过学术委员会制度、代表作评议制度、同行专业评议制度、评议回避制度等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学术评价制度体系。

健全民主参与机制,维护师生合法权益。通过书记校长信箱、专题调研、现场办公、走访慰问等形式,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及时了解师生所需所想。落实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监督,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会员代表大会,更好保障与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开展“校长与教职工面对面”交流活动,通报学校建设发展情况,回应教职工关切与期盼。畅通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监督渠道,修订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共青团、学生会等群团组织建设,定期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和情况通报会等,切实保障学生合法权益。

注重师生法治教育,增强全员法治素养。每年发布学校普法工作重点,坚持把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组织全校认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开展宪法和党内法规体系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学习最新教育法律法规。加强重点领域法律法规宣传,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多维度、立体化的普法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法治知识学习与答题。发挥学校法律援助中心作用,面向社会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与咨询援助志愿服务活动。

华东师范大学以“四个强化”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华东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形势对学校治理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切实把依法治校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从建章立制、风险防控、民主管理、宣传教育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建章立制,夯实依法治校基础。构建以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推动健全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规章制度体系。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依法治校与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听取依法治校相关工作汇报。制定卓越治理行动纲要,聚焦推动制度创新,落实重大决策程序要求,发挥好法治工作机构参与学校决策作用,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于章程有据。梳理学校内设机构、职能处室权责清单,明确各院系、单位自主管理的职责权限,推动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校内规章制度定期清理机制,及时启动“立、改、废、释”程序,确保制度合法、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强化风险防控,守牢法律风险底线。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成立内部控制领导小组,制定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及内部控制关键岗位领导人员管理规定,形成“事前预警防范、事中常态监督、事后处置化解”的全过程内控机制。制定合同管理办法,明确合同管理的主管部门和审核程序,重大合同由法治工作机构进行合法性审查,加强对学校及下属机构对外签署合同的审查。梳理法律风险清单,在招生、财务、国有资产、无形资产、招投标与采购等领域,细化管理办法,设立监督小组和监督投诉电话,全程接受监督。设立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修订发布教师、学生申诉规则和程序,必要时采取听证方式,确保作出处理、处分或申诉决定程序的公平公正。完善校园安全和伤害事故应急处理机制,健全师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预防、处置和风险分担机制,积极构建法治校园、平安校园。

强化民主管理,维护师生合法权益。坚持并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办公会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议题均邀请师生代表列席。制定《关于建立一线规则的实施方案》,校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召开师生代表座谈会,每季度赴基层调研不少于1次,广泛听取师生意见建议。发挥教代会、工代会、学代会等作用,推动二级教代会全覆盖;开通“提案365”平台,全年在线接受代表提案,切实保障师生员工参与办学治校的权利。定期召开民主党派负责人会议、党外代表人士座谈会等,鼓励和引导党外代表人士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加大信息公开力度,通过校园网主页、校园信息公开网向全校师生和社会公开发布学校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扎实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

强化宣传教育,营造学法用法氛围。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法律通识课程,研究制定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实施办法,把学习宣传宪法、教育法、民法典和学校章程纳入教职工入职培训和学生入学教育内容,切实提升干部师生法律素养。研制《法学专业育人培养方案》,着力培养德法兼修的法治人才。以《法律思想史》《法律职业伦理》等课程为试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牵头组织多所高校法学教师编写《法学学科课程思政教学范例》,涵盖近20门法学专业主干课程。打造“师大法学”“名家讲坛”系列品牌活动,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法治专题报告、举办法治论坛,利用“宪法宣传周”等组织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教育,营造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安徽工业大学以“五化”提“五力”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安徽工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依法治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不断优化依法治校工作体制机制,以“五化”建设促进“五力”提升,扎实推动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努力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法治工作体系化,提升组织领导力。全面落实学校党政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法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法治建设工作的制度设计、部署推进、定期调度和跟踪问效。设立法治工作办公室,明确职能定位和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制定加强学校法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将法治工作纳入目标管理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职,推动形成环环相扣、层层压实的责任链条。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具备法律职业资格的法学专业教师担任学校法律顾问,同时在各院系、职能部门设立法治工作联络员,进一步规范决策程序,防范法律风险,汇聚依法治校工作合力。将“实施内生力提升行动,推进治理现代化”纳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将法治建设融入年度工作计划,并将工作推进情况作为专项内容向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将法治工作成效列为各二级单位综合考核指标并开展专项考评,着力推动学校法治建设与各项事业发展融合共进,构建上下联动、一体贯通的法治工作体系。

建章立制系统化,提升制度保障力。坚持以学校章程为统领,深入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适时修订学校章程,不断完善学校制度体系和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制度,制定实施《全面推进院(部)教授委员会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常态化开展制度“废改立释”工作,不断完善校内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审查、议定、公布程序,组织梳理滞后于形势、与实践脱节的制度文件,并及时修订或清理,确保重大决策、重大改革于法有据、有章可循。2018年以来,制定和修订校级层面制度规定近300项,努力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基本制度完备、配套制度健全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

决策运行规范化,提升机制驱动力。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定学校党政工作规程,修订学校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以及学院(教学部)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制度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优化会议议题征集、汇报等工作流程,切实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及时清理调整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决策事项落实情况的跟踪反馈和督查督办,不断提高议事决策效率。深入推进内部治理改革,制定《教学单位事业发展目标管理考评办法》,督促二级单位以目标为导向,将各项事业不断向前推进。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学校“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实施情况调研,梳理面向师生员工的公共服务事项,大力推动改革后勤服务体制、完善信息服务平台、优化审批流程、增设财务报销大厅、加强“智慧校园”建设等工作。规范财务和资产管理机制,紧盯内部控制体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梳理细化法律风险清单,并明确防控办法。依法依规开展审计工作,完善审计整改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科学性、规范性、有效性。

权益维护精准化,提升监督执行力。坚持以师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法律顾问、法治工作办公室和法学专业人才队伍的作用,为学校重大事项决策、违规违纪问题处理、校园涉法案件等提供法律意见,参与学校诉讼、仲裁、调解等法律事务,积极为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提供法律服务。加强对学校及下属机构对外签署合同的合法性审查,完善合同全流程管理。建立健全师生权益校内救济制度,制定《学生申诉处理办法》,成立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在网站公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申诉案件办理规则》等相关制度,印发《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规定》,进一步畅通权益救济渠道,切实维护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

普法宣教立体化,提升文化凝聚力。制定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意见,构建干部、教师、学生全覆盖的立体式普法工作格局,着力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文化氛围。建立干部、教师学法制度,将习近平法治思想、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国家法律法规以及高校管理相关政策等列入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作为每年教职工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并举办“依法治校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班。统筹学校法学专业力量,开展高校法治工作有关课题研究。抓紧抓实习近平法治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持续改进《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等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法治理论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切实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法治素养。结合节日、纪念日等重要节点,用好各类新媒体平台和实践教育基地等线上线下资源,组织开展“学宪法讲宪法”“编织普法安全网,树牢国家安全观”“法律实务专家大讲堂”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普法活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走心走深走实,以法治文化的力量凝聚人、浸润人、塑造人,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电子科技大学以“四个着力”加强依法治校工作

电子科技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坚持把依法治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着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规章制度体系、优化风险防控机制、营造校园法治氛围,持续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着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印发《电子科技大学贯彻落实<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实施方案》,成立由党委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部署推进依法治校各项工作,推动依法治校融入学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突出学校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重要作用,出台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修订学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着力构建科学化系统化决策体系。将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对依法治校的治理结构、制度规范、工作机制等作出系统安排;召开依法治校、合同管理等工作专题部署会,总结经验、查摆问题、改进工作。将宪法、民法典等作为学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的重要内容,全面准确把握教育领域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加强法治工作机构和工作队伍建设,成立法律事务与督查督办室,作为负责全校法治工作的常设机构;建立法律顾问制度,聘请12名顾问专家、1个法律顾问律师事务所、10个法律咨询律师事务所组成法律顾问团,以专题法律论证、咨询等形式深度参与学校法治工作,不断提升学校决策、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坚持以章程为核心,着力健全规章制度体系。修订《电子科技大学章程》,并以章程为依据和遵循,着力抓好重大决策、干部选拔、招生录取、人才引进等重点工作及关键环节制度设计,为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奠定坚实制度基础。制定《规章制度制定与管理办法》,规范开展规章制度“立改废释”工作,设置提交党委常委会或校长办公会研究事项的合法性审查前置程序,不断完善涵盖党委工作制度、议事决策制度、行政管理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方面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健全信息公开机制,对学校2002年以来的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编印《规章制度汇编》并定期更新,通过校内“规章制度查询平台”予以公开,进一步规范制度管理流程和方式,不断夯实依法治校工作制度保障。

坚持严格合同管理,着力优化风险防控机制。出台《合同管理办法(试行)》及实施细则,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责一致、防控风险”管理思路,探索构建由合同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合同管理办公室、合同业务归口部门、合同承办单位等组成的四级管理体制,规范合同草拟、审核、订立、履行、归档、监督等流程,强化内部控制,切实防范法律风险。完善签署单位负责人合同签署相关管理制度,每年由学校法定代表人向各二级单位负责人统一发放合同签署授权书,各二级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代表学校法定代表人签署本单位对外合同。其他人员对外签署合同,须向合同管理办公室统一领取“合同签署临时授权委托书”,推动实现“一事一授权、事事有授权”。坚持“电子信息+合同管理”路径,开发上线合同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实现合同信息提取、内容审核、过程追踪、风险监控、数据储存的“云端”办理,着力提升学校合同审核与管理信息化水平。完善合同纠纷处理机制,开发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一键上报”功能,确保专业法务力量及时介入处理,切实维护学校合法权益。

坚持强化宣传教育,着力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制定学校普法规划,明确普法工作目标任务、具体措施、责任部门及相关保障等,并配套专门经费予以支持。面向全体新生开设“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必要法律意识”专题课堂,围绕维护国家安全、确保实验室安全、防范电信诈骗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教育。定期举办法治教育宣传月、宪法宣传周、“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宪法知识竞赛等活动,开展“送法进社区”“法律援助”“法律咨询”等普法活动,积极培育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法治文化。将法治精神和法律知识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专题培训的重要内容,汇编《教职工常用法律法规选编》和《以案说法》读本,引导广大教职工不断提升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组织顾问律师事务所每周进校服务,以“点对点、面对面”方式,向全校广大师生提供免费法律咨询,每年服务师生1000余人次,着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西南交通大学“四个加强”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西南交通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形势对学校治理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坚持把依法法治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以内部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推动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依法治校机制。将法治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的“依法治校领导小组”,下设依法治校办公室,配置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统筹推进依法治校工作。不断完善法治工作机制,出台《依法治校实施方案》《普法教育五年规划》《年度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点和任务分解表》等,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落实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坚持以提高依法治校能力为重点,抓好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充分发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推动建立教职员工全员学法制度。健全法律顾问制度,选聘法律服务机构,建立法律咨询律师事务所服务库,通过招投标方式引入6家律师事务所,组建包含专业律师和校内法律专家在内的特邀法律顾问团队,为学校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支持。

加强建章立制,优化内部治理结构。以学校章程为统领,修订党委全委会、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及“三重一大”决策制度等,进一步完善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梳理校院两级治理体系权责清单,明确各院系、单位自主管理的职责权限,推动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立校内规章制度定期清理机制,及时做好“立改废释”工作,确保制度合法、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加强合同管理,健全风险防控体系。修订《合同管理办法》,构建权责明晰、运转高效的合同管理模式。上线合同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合同的发起、签审、变更、终止、纠纷、解除、备案等线上办理,形成业务管理闭环,进一步加强合同全流程监管。先后印发《法律事务管理办法(试行)》《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校名校标校誉管理使用办法(试行)》《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管理办法》等,有效加强无形资产管理、资产经营、基建工程等方面的法律风险防范,妥善应对涉及学校的诉讼、复议、仲裁等法律事务,切实维护学校和师生合法权益。

加强教育宣传,营造法治良好氛围。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将法治教育全面融入思政课等各类课程教学。依托学校法学学科教育资源,开辟学生法治教育“第二课堂”,通过法庭旁听、模拟法庭等多种实践教学形式,构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法治教育课程体系。举办“依法治校”系列讲座,邀请相关专家学者、法律顾问等开展普法讲座,切实提升广大师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利用“全国法制宣传日”“宪法宣传周”等时间节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法治宣传感染力和吸引力,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华中科技大学以“四个加强”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华中科技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把依法治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强化组织领导、制度建设、科学管理、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调整学校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学校主要负责同志推进法治工作第一责任人职责,其他校领导抓分管领域法治工作职责。进一步压实各二级单位法治工作主体责任,建立法治工作联络员队伍,确保法治工作直达“神经末梢”,着力构建上下贯通的依法治校工作体系。持续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实施纲要》落地落实,制定《进一步加强依法治校工作实施办法》,将法治工作列入学校年度工作要点,每年制定学校法治工作要点,将依法治校融入、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法治工作成效纳入各二级单位及中层干部年度综合考评,督促各单位以目标为导向,推动法治建设与各项事业共同发展。

加强建章立制,夯实基础保障。修订完善《华中科技大学章程》,全面梳理现有规章制度,构建以根本制度为基础、基本制度为支撑、重要制度为保障,层次分明、全面覆盖的规章制度架构,推动形成以章程为核心,规范统一、分类科学、层次清晰、运行高效的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制定《规章制度管理规定》,成立制度建设工作组,统筹规划学校制度建设,着力构建“分层分级”科学管理、“立改废释”规范有序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和职能部门职能,探索实施制度立项年度计划,通过加强制度前期论证调研,努力做到各项规章制度于法有据、于章程有据,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不断提高学校治理规范化水平。

加强科学决策,完善治理结构。坚持和完善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优化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明确法务部门参与学校重要决策工作机制,强化决策风险防范能力,切实提高管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成立学校校务委员会,印发《校务委员会章程》,持续完善内部治理和监管体系。修订完善学术委员会、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及议事规则等,不断强化学术治理的规范性。完善教职工、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健全教职工提案落实机制和学生参与学校决策机制。加强理事会机构及其制度建设,积极征求校内外相关方面意见,进一步提升学校民主治理水平。定期向师生员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离退休同志通报学校重要事项和决策信息,不断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切实保障师生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动更好发挥民主监督在学校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法治教育,营造良好氛围。探索构建“顶层设计—部门联动—全面覆盖”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将法治理论学习和学校法治建设列入党委中心组年度学习研讨计划,及时优化调整学校普法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切实增强法治思维和依法治校能力。编制学校“八五”普法规划、年度普法工作清单及各类专项普法方案,推动各二级单位制订和落实学习计划,进一步压实普法责任,强化普法监督,确保法治宣传教育落实落细。在新进教职员工培训和新生入学教育中开展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专题法治教育,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学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开设好“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专门课程,开展好面向全体学生的法治思想学习教育。定期邀请法律服务志愿者进驻学校社区,开展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服务,组织国家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宪法宣传周”、“法制宣传月”等,不断拓宽法治宣传教育渠道,积极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华东政法大学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华东政法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新形势对学校治理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发挥学科专业特色优势,把依法治理作为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在健全制度体系、完善治理结构、强化法治教育、加强队伍建设、构建防控体系等方面持续下功夫,不断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抓建章立制,夯实依法治校基础。印发《依法治校实施意见》,把依法治校融入、贯穿学校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不断完善以《华东政法大学章程》为核心的规章制度体系建设,涵盖党的建设、综合管理、教育教学、学生工作、资源保障等各个方面,明晰各类办事程序、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着力构建健全、规范、统一的制度体系。制定校学术委员会及专门委员会相关章程,着力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及议事规则,充分发挥学术组织的咨询、审议、决策作用。建立规范性文件审查与清理机制,制定《规章制度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意见征询、合法合规审查、公开与公示、跟踪与评估、档案保管等工作。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清理、修订和完善,确保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合理性和实效性。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依托信息公开网、学校官网、数字化校园、微博微信等平台,做好信息公开工作。动态更新校园网规章制度文库,方便师生调阅查询。

抓治理结构,增强科学决策能力。坚持和完善以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系和治理体系,修订完善党委全委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办公会等议事规则,做到重大改革、重要决策于法有据、有章可循,持续推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完善民主管理和监督机制,每年召开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审议学校行政工作报告、事业发展规划以及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须向大会作述职报告,接受民主测评,切实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发挥职能部门监督作用,建立招生、基建、采购、学位授予等工作纪委、监察部门全程参与制度。健全师生权益保护救济机制,制定《学生违纪处分申诉暂行规定》,建立健全学生违纪处理听证制度、违纪处分申诉制度,切实维护广大师生合法权益。

抓法治教育,营造学法用法氛围。制定学校普法规划,明确普法目标任务、具体措施及相关保障等,并落实责任部门。成立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承担教育部“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重大专项课题。在学校《法学》等期刊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专栏,组织刊发相关学术研究文章,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和研究阐释。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构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为核心,10门法学专业课为主干,法学案例研习课、法治精神和专业养成通识类课程为补充的“1+10+X”法治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立教职员工全员学法制度,通过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各级各类讲座和培训等加强学校党员干部、教职员工的法治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深入开展校园法治文化建设,依托“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举办“韬奋”作文大赛,创作话剧《雷经天》等,着力打造以“法”为特色的校园文化。以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为依托,支持师生面向社会进行法治宣讲,推动开展“百所法律学校品牌普法”等活动,组建“送民法典进校园”讲师团,通过法律课程巡讲、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探索覆盖课堂内外、师生共同参与、各方资源共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路径。

抓机构队伍,建强法治工作力量。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任主任的依法治校委员会,统筹协调、督促推进学校依法治校各项工作,聘请学校行政法、劳动法、民商法、教育法、刑法等领域专家,充实委员会工作力量。2021年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研究审议依法治校相关议题30余次。明确由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专门负责学校法治工作,设置法律事务管理与研究岗位,工作人员均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发挥学校教职工多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优势,配齐建强各部门、学院依法治校工作队伍。聘请1个常年法律顾问团队和15个法律咨询团队组成法律顾问团,构建“一专多特”的法律顾问制度,在有关合同签订、采购及招投标、基础建设、法律文书撰写及审查、纠纷处理等方面为学校提供专业咨询和支持。

抓防控体系,守牢法律风险底线。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制定内部控制建设实施方案和重点流程内部控制手册,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严格课题、科研、出版、基建等合同的行文规范和审批流程,加强对学校及下属机构相关合同的审查。梳理法律风险清单,在招生、教务、科研、后勤、财务等领域,细化管理办法,设立监督小组和监督投诉电话,接受各方面监督。设立教职工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和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在对教职工作出处分时,严格按照《听证规则》在规定期限内举行听证会、作出听证评议。为学生购买高校学生伤害事故校方责任综合险,健全师生人身伤害事故纠纷的预防、处置和风险分担机制。搭建学校与师生沟通平台、职能部门信息互通平台、权益制度保障平台“三平台”,及时受理回复广大师生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努力做到“普通问题1小时回复,疑难问题48小时回复,重大问题持续跟进”。

上海财经大学扎实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上海财经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把依法治理作为学校治理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方式,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引领、推动、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强化组织领导,逐级推进落实。成立由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组长”的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依法治校工作的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和督促落实。将“全面加强依法治校”确立为学校年度重点工作之一,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带头开展依法治校专题理论学习,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分管校领导每季度主持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召开全校依法治校工作会议,深化认识、凝聚共识,提炼形成以章程为统领,以内部治理、规范办学、权益保护、法治文化为主要内容,将党的领导贯穿始终的“一梁四柱一条线”新时代依法治校体系。通过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校领导专门抓、学院和职能部门具体抓,构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和责任网络,切实推动依法治校工作落细落实。

完善议事规则,优化治理体系。坚决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修订完善党委常委会、党委全委会和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实行法治机构负责人列席学校党委会和校长办公会、工会常务副主席列席校长办公会制度;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议题,实行教授代表、教代会代表和工会代表列席制度。优化学术治理结构,修订学术委员会章程及专门委员会规程,学术委员会下设6个专门委员会,各学院设立教授委员会,构建“1+6+N”的学术治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院(部、所)党组织、行政班子、教授委员会、二级教代会“四位一体”治理结构,积极探索学院委员会制度试点改革,充分激发二级学院办学活力,提升学院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抓好建章立制,推动规范管理。研究出台《规章制度制定的管理办法(试行)》,健全学校规章制度制定发布机制,明确编制规则及起草、审查、决定、公布等程序。加强对制度形式要件和合法性的双重审查,不断提高制度建设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建立校内规章制度定期清理机制,每两年进行一次“废改立”,现已累计清理规章制度400余项,并编印形成一套分类成册的《规章制度汇编》。推动学校制度管理信息化和公开化,建设校内制度检索数据库,开发具有分类查询和统计功能的检索平台,对规章制度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提高管理效率,方便师生查阅。

创新工作模式,深化风险防控。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优势,以校内法律事务岗为基础,择优选聘具有律师职业资格的本校法学院教师担任校内法律顾问,同时聘请律师事务所作为校外法律顾问,实践中根据工作需要相互配合,探索形成专兼结合、内外互补的“1+1+1”法律顾问制度。严格合同、印章等规范管理,完善“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审批、各负其责”的管理机制,不断规范和优化审批流程,要求合同承办单位跟进合同履行情况,加强全过程规范管理。分批次、有重点地对学校各业务条线开展内控流程和风险点识别,逐步完成健全制度(内控1.0)、完善流程(内控2.0)、风险评估(内控3.0)工作,颁布《二级单位内部控制指南》,有效提升风险综合防控能力。

拓宽表达渠道,保障师生权益。建立并综合运用申诉、调解、信访等争议解决机制,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各类纠纷,不断健全校内权益救济和诉求表达渠道,最大程度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设立师生申诉处理委员会,修订学生校内申诉处理实施细则等,按规定程序受理教职工和学生投申诉。对教师、学生作出重大处分或处理前,充分听取法律顾问、相关部门或师生代表意见,保障当事人陈述、申辩等权利,确保程序正当、依法合规。实施“校领导接待日”制度,开设校长信箱,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设立学生权益中心,通过新媒体平台每月发布学生权益报告。

加强法治教育,提升法律素养。成立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制定普法计划,把学习宣传宪法摆在普法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断健全领导干部、教师学法制度,将法治教育作为新任干部培训班、新员工入职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作辅导报告。加强“法文化”建设,邀请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等法律实务专家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和课程开发建设,不断推进法律进课堂。开设系列法律讲座,组织“走进法院”“走进人大”“法律进社区”等法治实践活动,推动实现法治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开展“宪法宣传周”“网络安全宣传月”等活动,将法治教育融入校园文化生活,切实提升广大师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上海交通大学多措并举推进依法治校工作

上海交通大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法治工作的部署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优化治理体系保障师生权益、促进法治宣传,不断推进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依法治校,努力提升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牢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出台学校《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办法》以及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议事规则等系列文件,着力构建系统科学的决策体系,发挥好党委把方向、管大局、做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重要作用。着力规范会议体系。探索形成寒暑假务虚会谋划、开学前党委全委会定调、开学后干部大会部署、每周党委常委会和校长办公会推进落实的会议制度。完善院系党政工作机制和议事决策制度。制定院(系)党委会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示范文本)等,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制定《院(系)党委会会议应研究、应把关任务清单》,为院(系)党组织在重大办学问题上把好政治关、切实发挥政治功能提供具体指导。

以章程建设为统领,完善制度体系框架。健全和完善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制定修订《上海交通大学章程》,把大学章程作为推进依法治校、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将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完善学校各类管理制度。围绕推动教育综合评价改革,全面修订各序列专技职务聘任实施办法,在加强分类晋升、分类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营造“人人皆可成才”的制度环境;围绕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制定由《落实促进转化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清理汇编校内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类、资产财产类、教职工聘评及人事管理类、学生招生及学籍管理类、科研管理类、后勤保障类、安全管理类、综合管理类共八大类总计494项校内规章制度,并设计开发校内规范性文件数据库,实行校内规范性文件信息化动态管理。

扎实推进综合改革,提升学校治理水平。创新校院两级管理。推进“协议授权”,对院系的管理从行政指令模式转变为协议授权模式,从指标导向转变为制度建设,从校部主导转变为校院协同发展。定期开展校院领导季度交流会,校院双方协商约定目标任务、政策资源和绩效管理方式等,增强院系的自主性、灵活性和积极性。推动校务公开,保障师生知情权和监督权。进一步规范二级单位信息公开、增强监督考核,完善顶层设计,在做好“一门式公开”工作服务的同时,建立公开信息关联二级单位事前宣教、事中监督、事后评价机制,探索具体业务部门信息公开基本目录及其动态调整机制。以公开促落实,以公开促规范,以公开促服务。加强内控体系建设,颁布《上海交通大学内部控制建设与实施办法》《上海交通大学合同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形成全流程风险控制工作机制,努力降低法律风险。

积极保障师生权益,推动民主法治参与。充分发挥教代会、学代会等民主参与渠道的重要作用。教代会听取审议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等重大事项的报告。校学术委员会积极行使对学校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工会、共青团、妇联、学生联合会等组织积极提出意见建议。维护师生合法权益。设立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相对独立处理申诉,并为师生提供法律援助及服务。成立安全保障委员会,建立《学生安全及伤害事故应急预案》,构建应急组织指挥体系,预防安全事故发生。持续完善“青年之声”学生权益工作体系,实现学生意见建议随手可上传、投诉可流转、反馈可直达的权益工作“闭环”。发起“我为同学办实事”接力活动,召开学生与职能部处长见面会,推动解决好学生日常权益诉求。

持续强化法治宣传,开展法治文化建设。制定普法规划,制定“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宣传、“4.26”知识产权保护法宣传、“12.4”宪法宣传月、“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法治宣传等活动计划,明确年度普法任务及相关举措。重视领导干部、教职工层面的学法工作。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开展“完善宪法制度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专题报告、“民法典解读”线上讲座等,围绕宪法修正案、民法典等专题开展中心组学习、焦点讲坛、书记院长研讨班、高层次人才培训班、读书荐书等活动,积极营造学法用法浓厚氛围。积极开展以宪法教育为核心的法治教育,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思政课等课程中全面融入法治教育,引导学生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通过诚信主题月、“诚诚漫画”等形式开展校纪校规教育;组织宪法知识问答、普法教育讲座、法律电影展播、法律图书展、法律辩论赛和法律服务等,面向全体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

(本文内容来源于教育部网站http://www.moe.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