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学校召开外事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法律事务部研究学校涉外合同法律审查工作开展办法。经与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讨论学校涉外合同法律审查的调研工作方案后,法律事务部制定了高等学校涉外合同法律审查工作调研方案。7月20日至8月30日,法律事务部通过问卷、电话等方式向其他高校调研,检索、搜集川渝地区涉外业务及教育领域律师事务所情况,获得大量数据、资料。
本次调研分为三大部分,采用多种方式,即:学校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涉外合同总体情况部分,采用直接询问的方式向国际处开展调研;川渝地区涉外业务及教育领域律师事务所(中资所)情况,采用网络检索方式,获取并汇总、比对各种律师事务所榜单、排名以及律师人才库等;其他高校涉外合同法律审查工作情况,采用问卷调研和电话调研“两步走”的方式,面向国内其他高校开展调研。
通过调研,法律事务部基本掌握了学校近5年每年签订的涉外合同数量、涉及的国家(地区)、合同类型、合同采用的语言、争议解决条款约定情况等,了解了川渝及全国其他地区从事涉外业务的律师事务所和在教育领域排名靠前的律师事务所之基本情况,收集了23所兄弟高校的法治机构工作人员填写并反馈的调研问卷,认识了被调研高校具有代表性的涉外合同法律审查工作开展情况,并总结出国内高校涉外合同法律审查的三种主要工作模式——法务人员审查,律师审查,专家审查——以及各类模式的优劣之处。
调研结束后,法律事务部于2020年9月11日出具《高等学校涉外合同法律审查工作调研报告》,就学校涉外合同法律审查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针对在中国境内履行或者主要在中国境内履行的涉外合同和在中国境外履行或者主要在中国境外履行的涉外合同,分别提出建议。